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要有教学风格

2015-10-08

 

教学风格是由教师的教学语言、仪态、讲台形象等构成,并通过教学活动体现出来的一种与众不同的教学个性,它是教学中科学性、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也是教师趋向成熟的标志。教学风格是指具有教师个人特点的、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并为教师所偏爱的教学方式,它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方式,面对课程改革教师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1、教师可从自己的个性出发,形成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风格。


教师优良的个性将有助于教学独特风格的形成,每位教师都要注意纠正自己个性中的不足,以优良个性用于辅助教学,逐步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


(1)教学风格的不同主要在于教师个性的区别。教师只有充分认识、把握自己的个性特征,并按照教学目的和审美要求,把它运用于教学实践,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这样的教学风格才是属于自己的、自然谐调的、有魅力的。


(2)教学方法、技巧可以模仿他人,教学风格则不能。同样一个手势、眼神,在他人可能是美的、有魅力的,如照搬过来,效果可能恰好相反,教学风格的独特性在于它的不可师承性,不可模仿的特征。


2、教师要善于自我教育、不断提高,以敬业精神追求教学风格。


教师要加强学习、刻苦钻研、敬业求进,通过强素质、树形象、向课堂要质量、重教研求提高,努力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教学风格的提升,教学经验的积累。


(1)教师的自我教育是以自我学习,不断实践的方式展开的。教师须解决好备课这一“门槛效应”,重视课堂45分钟教学的运作,把它视为形成教学风格、教学艺术的起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归宿。


(2)教师要冲破教学风格形成过程的“瓶颈”。教师对自己要有冲破“瓶颈”的勇气和决心,教师要努力创设条件,充分借助教学对象的反馈作用,在刻意追求中不断否定自我而使其升华。


3、教师要从驾驭教材、与教材融为一体中形成教学风格。


教师要能进入教材所提供的角色,又能从教材中出得来,并把它形象地演绎给学生。教师驾驭教材所形成的教学风格,将成为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


(1)教师应对教材认真钻研、悉心体验。教师要将教材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思想、心理品质,然后通过课堂演出,将教材的思想观点、艺术风格等传递给学生。


(2)教师驾驭教材的角色定位。教师驾驭教材时,教师必须是教材的化身,是学生认识、感知的对象,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风格认识把握教材的风格,进而理解掌握教材的内容。


4、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有助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信任是一种特殊的尊重,信任和尊重具有特殊教育功能。教师要信任学生,学生也要信任教师,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建立起师生间互相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


(1)师生间的相互信任是达成正常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就是充分肯定学生做人的资格、尊严、价值,学生往往是从教师的信任和期望中体会做人的尊严,使之形成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而不断进取,这正是学生上进的内动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来源于教师的人格、扎实的教学功底,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信任。


(2)教师信任尊重学生要从小事做起。比如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批改,除督促学生落实知识,教师从中发现需弥补的东西外,学生作业也是他们劳动的结晶,教师对学生作业认真的批改,就是珍惜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尊重,进而学生也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


5、 教师要树立爱生为本的师风,以师表的感化功能造就教学风格。


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要做为人师表的典范,教师要用自己优良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德情操教育学生与感染学生,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榜样作用。


(1)每位合格的教师都有一颗对学生真诚的心。教师应具有真诚的情感和博大的胸襟,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树立人格平等的观念,与学生坦诚交流。


(2)平等的师生关系有促于教学风格的展示。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能营造轻松自在、亲切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个性充分发挥,而且有利于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挖掘自身的潜能,同时有助于教师有效地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


6、教师要善于展示改进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风格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对不适应于课改要求的劣质教学风格要及时纠正与坚决改正,对已形成的优良教学风格要充分发挥和善于展示。


(1)展示完善教学风格。凡立志在教学岗位上有所作为的教师,都应客观分析自己在教学中的长处与短处,探索适合个性特点的教学活动方式,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


(2)教学风格与课程改革相得益彰。教师要以深厚的思想,扎实的功底,颇具审美价值的教学设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神情、举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积极投身课改实践,用自己的教学风格有力推动课程改革的成功。